「聯合國國際物理學聯合會成立100周年:2022國際女性科學科技聯合研討會 (100th IUPAP: 2022 International Joint Symposium of Wome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響應IUPAP成立百年,除邀請產官學界參與,並有來自美國、日本、韓國、印度、越南、法國、紐西蘭及丹麥等國不同領域指標女性代表,以實體或線上多元形式共襄盛舉,展現國際科技女力。
(照片出處:國科會自然處)
2022年「女科技人大會」(2021 Women in Science & Technology Convention, Taiwan)於12月9日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同時以實體/線上會議形式舉辦,本次會議的主題為「邁向工作與生活共榮的新職場」。
(照片出處: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多元性別社群深耕土地,消融城與鄉的界線
近年許多研究指出,提高女性與多元性別在農業體系的參與度,對於永續農業的發展有顯著影響。隨著越來越多女性繼承土地,這些女農與多元性別農夫在重構性別文化論述方面,便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封面出處:Unsplash)
隨著人與人在網路上互動的方式日益複雜,虛擬性騷擾/性侵害也更難被規範。但這並非表示女性應該要遠離網路,我們每一個人本來就有近用科技的權利,相反地,我們可以更積極地運用網路。
(封面出處:Unsplash)
以往我們多半認為女科技人必須要是資工、資管背景的女性,但是,邵懿文認為,隨著社會逐漸多元,各領域也不斷融合,只要是在科技業或是各產業中,科技使用含量高的女性都可以被視為是女科技人。
(封面出處:AIF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
多元入學促進多媛入學
臺灣自2002年開始實施大學多元入學方案,該方案相較於過去聯考制度,特色在於第二階段評量時,各科系可以自行選擇以面試、書審等非傳統筆試的測驗方式篩選學生。自該方案實施之後,整體大學女性學生比例逐年提升,讓我們好奇如此提升是否與非盲甄選的設計有關,而背後的機制又是什麼。
(照片出處: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