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十月號 190期 主編的話 精選

2023.10.14   涂明君|中國醫藥大學牙醫學系教授
刊載於專欄 主編的話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女性可以在家裡當好家庭主婦,女性也可以在外科、研究與醫學教育上稱職的前進!

(照片出處:Unsplash)

本期邀請了2位醫界的朋友分享她們如何走進學醫的過程與選擇專科訓練的甘苦,一位是小兒科醫師楊令瑀教授,另一位是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彭芷瑜教授。接著摘錄分享林媽利與她的 「馬偕血庫女子兵團」,三十多年來,「臺灣輸血醫學之母」馬偕醫院林媽利醫師與她的研究團隊,在「臺灣人血型基本資料的建立與研究」投注畢生的心力,在這塊原本荒蕪的領域持續耕耘,不僅研究成果斐然,更造福社會、使無數人獲益。女性可以在家裡當好家庭主婦,女性也可以在外科、研究與醫學教育上稱職的前進!

 

專題報導】專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小兒科教授楊令瑀醫師娓娓道來「無意插柳柳成蔭」的行醫路。在80年代,當時女性選擇就讀師專以教師為職志是趨勢,然而爺爺的一句「家裡有一個可以唸北一女中的孩子是很光榮的事」,讓楊醫師放下了當教師的念頭,就讀北一女後走向成為醫師的路途。一位我的志願是成為「家庭主婦」的小女生,一路的讀進陽明醫學系到成為現今小兒科專科醫師、負責醫學教育的醫學院教授。她感謝爺爺的堅持讓自己有機會體驗醫者的歷程,能成為一位醫師老師是多麼美好的事!

 

職涯】專欄|中山醫學大學牙醫學系暨附設醫院口腔顎面外科的彭芷瑜醫師,與許多人一樣,在過往的聯考制度下,18歲就得填科系以決定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彭醫師在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就讀時,大學低年級時熱衷社團活動、高年級時沈浸在球場上,就是一直不願意太早面對臨床當牙醫師,但是她後來卻以一位女性(稀有)口腔顎面外科專科醫師回到家鄉的中山醫學大學,篳路藍縷建立口腔外科,更使其成為口腔顎面外科的專訓機構。女性適合口腔外科嗎? 彭醫師認為「沒有適不適合,只有願不願意。只要願意,能夠持續堅定的往前走下去,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的。」 

 

生命】專欄|本文摘錄自《女人屐痕3:百年女史在臺灣》一書林媽利醫師與她的「馬偕血庫女子兵團」。三十多年來由林媽利所帶領的「馬偕血庫女子兵團」為臺灣輸血醫學研究打下了亮麗的里程碑。林醫師透過血液樣本的研究:由最早發現台灣人不受Rh 血型干擾、MP簡易檢測方式、台灣人種族的朔源、族群遺傳、疾病血液分析到拯救地中海型貧血孩子等,更建立了臺灣人的血型抗原資料庫,造福許多病患。林媽利和她所帶領的一群女性研究工作者,是臺灣輸血醫學歷史中不可抹滅的一頁,也是臺灣女性真實生命面貌的顯現,散發著穿越時空的生命能量與暖度。

 

最新活動】「台灣女科技人學會」即將於10月27日,舉行一年一度的「2023女科技人大會」,本次大會主題為「科技女力國際進行式-前導」,連結全球女性科技人,共同推動打造性別多元平等的工作環境,歡迎各位讀者們共襄盛舉!


最後,【會後報導】由電子報摘錄「台灣女科技人學會」與「婦權會」合辦的講座「如何變得有錢?(how to get rich-and why?)」,邀請INWES國際女科技人聯絡網執委會財務長——Sylvia Kegel女士——與大家分享經驗;另外,國立臺灣大學藥學系慶祝70週年慶,系列活動自111年開跑至今年10月21日,其中特別舉辦了一場【女科技人座談會】,邀請藥學女力分享職涯甘苦,非常感謝國立臺灣大學藥物研究中心吳宛勳博士以及臺灣大學藥學系吳姿嫺同學摘錄演講內容,與讀者們分享!

1005 最後修改於 %2024.%07.%18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