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科學家的典範──彭汪嘉康院士

2008.12.10   林昭吟|國立台灣大學凝態科學中心教授
刊載於專欄 特寫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這一期的人物特寫中,我們將介紹彭汪嘉康院士,她的傑出以及為台灣醫學界的奉獻,實在是為台灣女科學家立下了最佳的典範。

我個人無緣與她相識,最近的一次接觸是今年十月,在台北市「第八屆中等學校女性科學研習營」中我與彭汪院士共同擔任講師,而與她擦身而過。但是,有關她的報導卻俯拾皆是,令人不得不為她豐富的人生與迷人的特質而讚嘆。以下是我根據許多報導所節錄下來,並重新編輯的資料,希望能用文字依稀勾畫出她的面貌。我的資料來源是聯合報、自由電子報、中華日報、今週刊以及遠見雜誌。

 

彭汪嘉康與台灣醫界

一九九三年,六十一歲的彭汪嘉康被選為中央研究院生物組院士後,決定暫別先生與四個小孩,隻身回台灣。她認為,當選院士除了是專業能力被肯定之外,對社會更有一份責任。她專精癌症遺傳學,在回國看診之前,彭汪嘉康是美國國家衛生院癌症中心的資深內科主治大夫。刺激她回國服務的,除了因為被選為學術最高殊榮的院士之外,還因為台灣那些「可憐的病人」。

經常笑臉迎人的彭汪嘉康回憶,過去台灣一些「有辦法」的病人,可以坐飛機,專程到美國去找她醫病,其他「沒辦法」的病人就沒有機會獲得較好的醫療照顧。當時她就覺得,台灣病人應該不用跑到國外,就能接受世界級的治療。況且,在美國肝癌、鼻咽癌的病例不多,這些台灣較常發生的癌症,本就該在國內加以研究或進行治療。她長期致力於台灣癌症的研究與防制,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特聘研究員吳成文盛讚她是「台灣癌症之母」。

為了回饋社會、提升國內癌症治療水準,彭汪嘉康曾為台灣進行首次內科腫瘤專科醫師的訓練。

回國就職於中研院生醫所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彭汪嘉康又接任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組主任,並擔任首任所長。她更結合民間力量,成立「台灣癌症基金會」,致力於癌症預防工作。 她也經常往返太平洋兩岸,延請美國醫學專家,到台灣參與訓練癌症專科醫師的工作。八年內共訓練出三十五個癌症內外科醫生;她並且整合台大、長庚、榮總等九間大型醫學中心,組織「台灣癌症治療團」(TCOG),專門對付癌症。

 

彭汪嘉康的傑出

一九四八年,中國變色,十六歲的彭汪嘉康與母親、兄弟姊妹從上海坐了二天二夜的輪船逃到台灣,一上船就嚴重暈船,吐了二天二夜只剩下半條命。船到基隆,一踏上土地,她竟然馬上就恢復精神,來接船的父親隨手遞給她一根香蕉,「那個香蕉好大、好香、好甜!」她說,這一輩子都記得那根香蕉的味道。

一九六○年,彭汪嘉康從台大醫科畢業,成為台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在醫院當一年外科實習醫師後,是台灣第一位女外科醫師到美國留學。在美國做研究時,證實了癌細胞是起因於染色體的改變,一九六八年獲中華民國十大女傑出青年獎,一九七二年獲美國政府 Arthur Flemming 獎,並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二零零八年彭汪嘉康院士因其在腫瘤細胞遺傳染色體領域的先驅研究,以及對台灣癌症醫療的卓越貢獻,獲頒第一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隨後她於六月前往巴黎,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全球最大化妝品美容公司萊雅集團合辦、有女性諾貝爾獎之譽的「全球傑出女科學家」盛會,與全球五大洲遴選出的五位女科學家們聚首交流。

由於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自一九九八年該獎項設立以來,始終沒有機會參與亞洲的角逐;今年台灣萊雅自設「台灣傑出女科學獎」,以彌補多年來的遺憾,可惜因政治因素,彭汪嘉康無法赴巴黎參加 3 月舉行的全球正式頒獎典禮,但她的成就已贏得了國際醫界的矚目。

 

彭汪嘉康的養生

今年七十六歲的彭汪嘉康,到現在還維持五十公斤的標準體重,未施脂粉,皮膚仍相當細緻,問她如何養生?她露出蘇州美女淺淺的笑:「我沒有什麼特別的養生方法,到現在沒有高血壓、也沒有糖尿病,應該是家族基因好吧!」年輕時愛跳踢踏舞的彭汪嘉康,總是精力充沛,後來為了她先生,就放棄跳舞的嗜好;現在的她,沒有刻意運動,有機會就多走路,隨身拿一只用了二十年的超大LV包,放了各種報告和研究資料,她笑說,拿大包包可以順便鍛鍊手力腳力,所以,到現在她都沒有骨質疏鬆。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從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退休,二零零八年一月馬上轉任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的彭汪嘉康,相當重視癌症預防,「不吸菸、不喝酒、不吃檳榔,少吃肥肉吃瘦肉,多攝取蔬果,避免暴飲暴食」是她最基本的防癌守則。她強調,飲食中一定要吃一點肉類,因為身上的荷爾蒙來自膽固醇,若完全不吃肉,身體會缺乏需要的荷爾蒙;多年來不斷推動「天天五蔬果」、「蔬果彩虹 5.7.9」的防癌觀念,她坦承,每天要吃到7至9分蔬果確實有點難,不過會盡量吃到2分水果、3分蔬菜。她不特別吃有機食品,平日都在一般超市買菜,油則選擇從美國進口的玉米油,偶而也用一點豬油做蛋餃,早餐喝低脂牛奶,中午吃得很少,晚上就吃豐富些,但絕不吃消夜。面對蔬菜有農藥殘留、肉類有各種添加物的報導,她說:「不必太緊張,只要把食物處理乾淨就好,不能什麼都怕。」 她特別提出「米一定要洗乾淨」,因為許多米會加入一些化學成分來防蟲蛀,那些白色粉末,長期吃恐怕會引起胃癌,所以米至少清洗 8、9次才下鍋。 她認為,緊張雖然不會直接生病,但是情緒一緊張,腸胃就會不好、晚上覺也睡不好,免疫力當然也就跟著下降。

從年輕就習慣喝黑咖啡的彭汪嘉康,每天至少喝3至4杯淡咖啡,雖然曾有研究指稱喝咖啡可能罹患胰臟癌或膀胱癌,她說:「這些說法都未經證實,不必怕!」而且,喝咖啡還可以預防老人癡呆症和巴金森症呢!只要不影響睡眠,喝喝無妨。 另外,她每天固定補充一顆綜合維他命,晚上11、12點就寢,早上6、7點起床,白天不午睡,周末有需要會睡一整個早上補眠。

 

彭汪嘉康對年輕女學子及女科學家的鼓勵

彭汪嘉康以自身經驗鼓勵年輕輩的女學子,她說,「環境和時間都在改變,未必現在想做什麼,未來就一定要做什麼」。她表示,當初因為患有氣喘的弟弟過世,因此立下行醫志願,成為台大醫院第一位外科實習醫師;至於為何從外科醫師跨行到癌症研究,彭汪嘉康說,當初在美國工作,醫院因她即將結婚而不錄用她,所以就轉換跑道,投入腫瘤細胞遺傳染色體的研究工作。

曾有學生向她提問「成功者的要素是什麼」,彭汪嘉康回答,成功要素是智慧、耐心、支持與運氣,並感謝家人與許多人士的支持,讓她無後顧之憂,全心投入癌症治療研究。彭汪嘉康鼓勵「小學妹」日後加入癌症研究的行列,她表示,科學是一種「用腦」的工作,可以在腦力上與男性一較長短,對女性而言是非常好的工作。

對於女性科學研究者的角色,彭汪嘉康認為,「女性研究者不能因為是女性而要求什麼,而是須做好研究」。她說,女性科學研究者須兼顧工作與家庭,的確相當辛苦;但若能獲得家人體諒及支持,努力從事研究工作,也能在醫學與其他領域上有傑出的表現。她表示:女性科學家可能比男性更需要一點運氣,但是自己必須做得非常好,靠實力去爭取成就。現在台灣的女科學家比她當初回國時多很多了,她不諱言,女性在投入研究工作之餘,還要同時扮演好妻子與母親的角色,是女性科學家的辛苦之處。要投入科學工作的女性,記得要好好挑選另一半,「他要能夠體諒你、能照顧到妳沒有注意的地方」。

在走過近半世紀的科學之路,終而在男性佔大多數的科學界擁有一席之地,彭汪院士對女性科學家有不同的註解,她鼓勵所有的年輕後輩女性,不論投入何種行業,只要能對國家社會所有幫助、奉獻一己之力,就是科學的精神!困境過後,果實更為甘甜,超越挑戰,人生更為圓滿,這是她的體悟,也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人生智慧。

3278 最後修改於 %2018.%05.%24
此分類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