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勞動」或「勞動力」,大家心中浮現的是什麼?可能是在職場當中付出個人能力,因而換得給薪(paid)報酬,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Claudia Goldin正是透過挖掘200年的經濟史,來關注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中的參與情形。家庭社會學者眼中的勞動(力),更包括無給薪的工作(unpaid work),而這個「工作」指的正是「家務工作」(housework)。

(照片出處:Unsplash)

現任《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讀過政大新聞系、新聞研究所,以及雜學無數。曾任職多家媒體,橫跨電視、雜誌與網路媒體,分別擔任副總編輯、主編、製作人、企劃經理與政治線記者等多項工作。與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已故執行長陳昇瑋合作《台灣產業AI化關鍵問題》、《數位轉型關鍵對談》系列線上課程,並合著《人工智慧在台灣: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

(照片出處:Unsplash)

女性勞動力蘊含著巨大的潛力,而透過教育可以創造個人經濟機會、協助打破性別障礙、提升女性參與,讓女性扮演關鍵角色。

(照片出處:Unsplash)

退休後,時間的流速是慢的。進門後,盧亞屏先帶看了院子裡滿開的櫻花樹,不慌不忙等著咖啡煮好,讓氤氳香氣開啟話題。然而時間的流速,也是快的。她55歲退休,一眨眼已過了6年,這期間拿了一個日文碩士,2年前又開始攻讀博士班,研究日本的科技發展與應用。


※ 本文轉載自《幸福熟齡》,原文:到市集擺攤、讀博士…她55歲跟著先生退休,想脫離「忙」的狀態,意外活出「破框」第二人生

(照片出處:盧亞屏提供,不得再次轉載)

這是世界走走專題「她們的獨旅」的第一篇報導,採訪3位不同世代的女性踏上獨旅的心路歷程。上班族阿曼達喜歡為她到訪的每個地方建立專屬的歌單;大學教授林志潔肩負家庭和事業的雙重重擔,總是利用差旅途中的空檔讓自己喘息充電;已退休十年、現在是環遊世界旅行家的胡語芳,總是在一個人旅行的過程中與陌生人對話,一瞥當地文化的日常切面。

(照片出處:世界走走)

美國商業雜誌《Fast Company》想知道為什麼有太多機構,始終未選擇將女性晉升為高級職位,於是針對 4 個女性主導行業中的 913 位女性領袖做了調查,結果發現領導層總是能找到各式各樣的理由,指控某位女性「不太合適」擔任領導職位,幾乎任何特徵都可以被歧視性地利用;研究最後總結出 30 種不同的女性身分特質,每一種都可能阻礙女性職涯發展。

(照片出處:Unsplash)

更多文章:

期數
標題
作者
吳心萍|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
江芝華|芭樂人類學|2018.07.09
吳心萍(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關鍵評論|2021.11.09
吳嘉麗|台灣女科技人電子報創刊總編輯
陳怡如|「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349期2021年03月號|2021.03.15
Sky in the wall|Facebook貼文|2021.02.23
廖桂賢(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副教授)、陳鳴誼(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規劃主持人)、蕭宇庭(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環境規劃師)|眼底城事|2021.01.27
作者白曛綾(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未來城市|2020.06.15
作者王秋華|《建築師雜誌》111:46|1984年
作者Kevin Omland、Evangeline Rose、Karan Odom|World Economic Forum|2020.09.17
作者Myriam P. Sarachik、翻譯陳穎叡|物理雙月刊|2020.10.30
文: 蔡甫昌(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聯合新聞網|2020.01.31
編譯:陳宣豪 |科學Online 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2019.12.24
文:吳嘉麗 |《台灣化學教育》電子報No.31|2019.05.04
Alec D. Gallimore|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19.05.01
Miru|報導者 The Reporter|2019.3.30
張育森、凃佩君|科技大觀園|2018.12.13
M. Teresa Cardador、Brianna Caza|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8.11.23
Emily HF Chang|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2018.6.8
諶淑婷|博客來閱讀生活誌|2018.8.7
顧燕翎|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婦女研究室研究員、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
Elizabeth Moylan & Elisa de Ranieri |BioMed Central Ltd|2017.12.19
女人迷編輯 Yuting|女人迷|201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