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自動翻譯功能的發達,網路使用者在接觸非中文素材時,也能夠大略了解意義,不再需要擔心完全看不懂。

不過許多人可能也有類似的使用經驗:自動翻譯經常混淆文中提及的性別,導致女人變成男人、單數變複數,甚至人變成「物」。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形?又該怎麼避免呢?

今日事、今日畢,在實驗室產生的身體疲勞,就留在實驗室吧。

(照片出處:作者提供)

「If you build it, they will come.」––電影《夢幻成真》

(封面出處:作者提供)

在台灣科技業一片大喊缺才的情況下,或許可以多鼓勵女性加入科技領域;因為根據近日國際知名學術網站公布全球頂尖女性科學家名單,台灣竟掛零!凸顯台灣女性科研人員人數偏少,且要獲得研究成就肯定更不易。

台灣正推動2050淨零目標的當下,尤其是戰略「#10淨零綠生活」,應正視女性身為消費者及使用者的偏好,讓女性發揮對政策設計、執行、推動上等各層面的影響力。

(封面出處:維基百科)

3月3日,我和百多位受邀觀看芬蘭奧斯卡得獎影片《女性日常》(Force of Habit)試映的觀眾,在70多分鐘影片近尾,看著劇中成功克服對性侵戲碼不安而完美登台的演員安普,在首場慶功結束之後,走在路上,一手捧抱花束、一手握著手機,專心講話。轉個彎,安普從街道走進有光但無人的公園。鏡頭拉遠,觀眾看到偌大的林園,一條行道向前,安普的身後有個穿著帽T的男子跟上,愈走愈近。

(封面出處:Unsplash)

更多文章:

期數
標題
作者
江芝華|芭樂人類學|2018.07.09
吳心萍(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關鍵評論|2021.11.09
吳嘉麗|台灣女科技人電子報創刊總編輯
陳怡如|「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349期2021年03月號|2021.03.15
Sky in the wall|Facebook貼文|2021.02.23
廖桂賢(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副教授)、陳鳴誼(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規劃主持人)、蕭宇庭(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環境規劃師)|眼底城事|2021.01.27
作者白曛綾(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未來城市|2020.06.15
作者王秋華|《建築師雜誌》111:46|1984年
作者Kevin Omland、Evangeline Rose、Karan Odom|World Economic Forum|2020.09.17
作者Myriam P. Sarachik、翻譯陳穎叡|物理雙月刊|2020.10.30
文: 蔡甫昌(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聯合新聞網|2020.01.31
編譯:陳宣豪 |科學Online 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2019.12.24
文:吳嘉麗 |《台灣化學教育》電子報No.31|2019.05.04
Alec D. Gallimore|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19.05.01
Miru|報導者 The Reporter|2019.3.30
張育森、凃佩君|科技大觀園|2018.12.13
M. Teresa Cardador、Brianna Caza|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8.11.23
Emily HF Chang|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2018.6.8
諶淑婷|博客來閱讀生活誌|2018.8.7
顧燕翎|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婦女研究室研究員、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
Elizabeth Moylan & Elisa de Ranieri |BioMed Central Ltd|2017.12.19
女人迷編輯 Yuting|女人迷|201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