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此頁

【如何測量及降低數學、計算及自然科學領域的性別差距-一個全球性的取徑】報告導讀 精選

2020.02.15   洪文玲 |高雄科技大學 造船及海洋工程系 副教授,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理事長
刊載於專欄 專題報導
  • 字體大小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2月11日科學女性日,已經慢慢地打響名聲,每年相關的造勢活動也越來越多。2020年1月,由國際科學理事會( International Science Council)補助,11個夥伴組織共同進行的3年計畫(2017-2019)完成了報告初稿(可下載pdf檔)公開在網路上。

Colette Guillopé 和 Marie-Françoise Roy主編的200多頁報告書中,詳述計畫對於測量及降低「數學、計算與自然科學領域的性別差距」的方案。這個計畫對全球超過32,000科學家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幾百萬篇的學術發表文章考察性別的影響,並彙編一個網站,分享國際間鼓勵女性加入科學領域的最佳實務做法。

該報告最後證實科學及數學領域的性別差距確實存在,本議題相關的各族群:教師、家長、教育機構、學會及與科技政策有關的各組織,可以參考本報告提出的一系列建議作法。


報告分成六個部分:(一)對數學、計算及自然科學領域的性別差距的全球性取徑、(二)透過對全球科學家的問卷調查,測量及分析科學領域的性別差距、(三)透過對學術發表模式的數據研究,測量及分析科學領域的性別差距、(四)降低性別差距的一些倡議,最佳實務做法的資料庫、(五)性別差距在非洲、亞洲與拉丁美洲的影響、(六)「科學中的性別差距」計畫期末研討會報告。

 

在該計畫中,定義「性別差距」為:在參與、近用、權利女、待遇及福利上女性與男性間的任何差異。已經有一些研究以科學領域的性別差異為主題,而本計劃的特點在於其以全球性的整合觀點來探討,非限於特定區域;關注的學術領域也較多樣,參與的研究者是科學家及性別議題專業者的組合,是一個大規模的行動。

 

「對數學、計算及自然科學領域的性別差距的全球性取徑」建議教師及家長,同時教育女孩與男孩性別平等的概念,在互動及教材選擇上謹慎避免性別刻板印象,善用單一性別的活動以鼓勵女孩的自信及自我表達。對於在地的組織則要提倡相互尊重的工作環境,要關注女性學術工作者所得到的支持與安康(well being),面對生兒育女對女性專業發展路徑的挑戰,創在家庭及孩童友善的工作環境,落實性別平等概念到機構內的所有規定。這些方向都與近年來各組織與團隊倡議的方向一致。該計畫未來將利用數據技術讓相關的資料,並且長期維護發展及整理出的工具為大家所用。對於這個主題的研究並不到此為止,而計畫中所看到的諸多議題更正是需要更多能量加入來探討,也會持續舉辦各種工作坊、研討會,維持這個工作網絡。

 

臺灣師範大學的邱美虹老師,代表國際純化學與應用化學聯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IUPAC),在2017年11月時在台北舉辦過性別差異調查計畫的亞洲工作坊,該調查也在2018年上線,許多台灣的科技人士都填寫了問卷,也是對國際間專注性別差距的努力做出支持。在報告181頁有關於本次工作坊的報導。

 

本報告是關注「科學領域的性別差距」重要的參考資料,而對於台灣尚未積極全面推展的實務做法面向,也提供很多建議。台灣的各級學校、大學及教育、科研相關機構,應該積極參考這些方案,全面性的來進一步面對這個議題。

 

全文可下載




3376 最後修改於 %2020.%02.%17

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