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此頁

為自己的人生掌舵──楊美惠教授的惜緣人生

2012.12.10   陳姿曄|國科會計畫助理
刊載於專欄 特寫
  • 字體大小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2012年11月29日,第一次與楊美惠教授見面是在她台大化學系的辦公室中,迎面而來的是一位滿面春風的和藹女性,完全不若她所說的滿臉嚴肅,更看不出她的實際年齡!低沉的嗓音、爽朗的笑聲讓人印象非常深刻,親切地分享她豐富又精彩的人生。能夠為教授寫這篇特寫文章,真是備感榮幸啊!

楊美惠教授,民國27年出生,50年開始任教於台灣大學,92年退休,目前為台灣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

 

知福惜緣的人生哲學

楊美惠教授可謂是以「隨緣惜福」四字來實踐一生。

她是桃園人,排行老大,家裡共有兄弟姊妹八人,所以肩上總是扛著一份責任感,不願讓父母擔憂,從小到大的成績可說是不用父母擔心,該玩的也沒少,就這樣順利的進入北一女中。楊教授說:『這一路上來,我還是隨緣成長,沒有「鵬程萬里」的抱負,我只知道父親雖是薪水階級,卻願盡其所能讓我們受高等教育。』(註)當時的她,為自己設了一個限制:大學只能上公立,至於要念甚麼科系,就真的是緣份使然了!本來想念物理,但是父母覺得藥學才有前途,希望她朝藥學界發展,偏偏藥學得做動物實驗,是她的罩門,經高中老師的鼓勵,就選擇了化學系,雖然當時她和她的家人,都不確知學化學將來可以做甚麼!

進入台灣大學化學系就讀後,楊教授一面當家教賺錢貼補學雜費,一面和所有化學系學生一樣沒日沒夜的在實驗室中做研究。雖然女性在系裡可說是稀有動物,但是所有學生該做的事,她從來不假他人之手,也不覺得女生就可以有甚麼樣的優惠待遇,和男生搬一樣的重物,做一樣的打掃工作。楊教授說,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態度」,相信只要認真、想做,沒有甚麼事情不能完成;也因為抱持著正向的態度,無論是與同儕或教授都相處得極為融洽,許多絕佳的緣份也因此源源不絕、接踵而至。

面對著眼前即將進入職場的人生她一直以來是抱持著畢業後馬上就業的態度,打算趕快工作賺錢減輕父母壓力、分攤弟妹的學費。認真負責的態度,讓當時的指導教授把她留下,以研究助理的身分聘雇,三個多月後則被系方正式聘為劉盛烈教授的有機分析專任助教,後來也順利的升為講師。當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系主任認為女孩子應該留在家裡,不要出來這麼辛苦,甚至升任講師、教授。但教授會議還是認為「這樣的案例不是只有一個,以前有相同情況,以後也會有!」,終於順利通過升等。楊教授說,在化學系,女性教師從來沒有要求課程要怎麼排,從沒有要求任何女性的特惠,化學系的工作分配是真的男女很平等!

升了講師之後,楊教授也面臨了人生重大抉擇,她回憶道:「留下來當助教,後來做了幾年以後升講師,那時候就不曉得該怎麼辦好。一個是考研究所,可是,我在想不太可能,因為我有小孩了。而且還有一點,我在這邊一直都帶化學系三年級的有機分析實驗,如果這些學生考進研究所,我也進研究所就讀,就會覺得自己的成績應該要比他們好。這樣壓力太大了!另一個選擇則是到北一女中去當老師。」

後來因緣際會,台大化學系的創辦人野副鐵男教授提供獎學金,詢問有沒有人願意去日本,經過劉盛烈教授的推薦,她通過考試進入了日本東北大學深造,幾年後也順利取得博士學位回台任教。

楊教授的專長主要是「有機矽氧聚合物」的研究,在當時可說是非常冷門的領域,因為原料不易購得。但她利用先後兩次休假期間赴美、日兩地的DowCorning研究部門進修研究,獲得了美國DowCorning公司的肯定,便以產學合作的方式長期支援她的研究。DowCorning肯定她的研究與學理,以及對相關技術的澄清與認證,讓她在國內有能力堅持孤軍奮鬥(註)。現在,這項技術在全球各地廣泛的被使用,甚至一度成為熱門的研究領域,這也足以證明楊教授的確慧眼獨具。

在職場生涯中,她就像我們熟知的早期女性一樣,同時照顧著家庭、兼顧著工作(這也是現在的職業婦女得面臨的狀況),秉持著一貫的「態度」,不因自己是女性而要求差別待遇。這對今天的我們來說,著實令人敬佩,卻也對教授的辛苦倍感心疼。但是,樂觀如她,從未覺得不滿足或怨懟;相反的,她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甚至,將生命中的所知、所能,反饋給她的家人、學校和社會。

 

回饋所學、豐富自己的退休生活

楊教授尚在任教期間便開始了協助國立編譯館的化學名詞審譯工作。四十年前剛開始時是負責確認源自日本化學辭典的翻譯,過程中會與其他委員一起討論、釐清各種化學術語的意涵,並達成共識,將用法、詞意統一。現在則持續進行著兩岸化學名詞對照的工作,也受邀參與其他領域的化學相關名詞審譯。同時,她也參與高中化學課本編審的工作,從當時教材的一綱一本到一綱多本的現在,都一直擔任著編審委員。對楊教授來說,無論是化學名詞的審譯或化學課本的編審,其中最重要的,同時也是她投身「科學教育」的初始動機,就是「理念邏輯的表達」。知識、邏輯固然重要,可是,得要能夠透過傳達並且讓對方理解,所以能清楚表達科學理念跟現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累積了這些豐富經驗後,退休後的楊教授便分擔了台大師資培育中心的「化學科教材與教法」課程,她負責藉由討論的方式,訓練許多有心想成為高中化學老師的大學生們,能夠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將化學課本裡抽象的概念準確無誤的傳達給學生。

無論是在哪個階段,楊教授都非常地享受與人合作。她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各自的專業,甚至是熟悉的事物、專長也都不一樣,透過合作關係能夠截長補短、教學相長,反而將效率發揮到極致。舉例來說,對年事已高的她來講,使用電腦其實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打字的速度也不若年輕一代。但是,正因為她的經驗豐富、閱歷無數,這些珍貴的資產更應該被傳承和教導下去,所以化學系一位年輕老師便邀請她一同合作。充分的分工合作讓她們各展所長,讓楊教授可以無後顧之憂的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培育出許多優秀的師資。透過參與「國立編譯館化學名詞審譯工作」、「高中化學課本編審」及分擔師資培育中心「化學科教材與教法課程」回饋給社會,謙虛的她表示這些經驗同時也讓自己增廣見聞,不斷地學習與成長。楊美惠教授參加書畫班的作品楊教授的興趣非常廣泛,從參加合唱團、登山社、篆刻社和書畫班,到書法、佛學、太極氣功班等,可說是動靜皆宜。個性很急、沒耐性的楊教授,退休後千里迢迢至龍潭習書法,正是想要學習冷靜、緩下腳步,只要瀟灑的提起筆揮毫,總是可以馬上沉著下來,一寫就是幾個小時。退休前有一年休假,她經佛學班的介紹開始擔任志工,學習諮商輔導,對於很嚴謹、是非對錯馬上下判斷的她來說,傾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在佛學班裡慢慢學習傾聽,甚至學習如何溝通、表達,這些能力無論是在與人合作的過程、與家人相處或後半生的生涯規劃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隨波逐浪,瀟灑自如,成為人生的掌舵者

一生秉持著「惜緣」的人生態度,楊教授衷心感謝出現在生命歷程中的所有貴人,她真的很有福氣也很感恩,不求回報的思考方式讓自己可以輕鬆的面對一切。她也說,除了惜緣、惜福,更要掌握隨時到來的機會,在任何地方就把份內的事情做好,千萬不要覺得不喜歡就忽略它,多吸收反而是累積自己以後的能量,或許不曉得會用在甚麼地方,但一旦時機到來,這些累積的經驗都會是讓妳能夠一手掌握機會的助力。不管是在哪裡、做甚麼職業,要清楚甚麼時候該做甚麼事。

最重要的,要學會取捨,清楚自己的能力到哪裡就做到哪裡,不要太勉強。楊美惠教授非常喜愛的篆刻作品,她為自己、女兒和孫子們刻下屬於他們的印章同樣身為一位女性,她想給予科技界的女性後生晚輩一個衷心建議─「愛自己」!先學會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別人、也讓別人愛妳。自認為不夠豪氣到可以乘風破浪的楊教授,覺得人生起碼要「隨波逐浪」,不可以隨波逐流,進而成為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註:楊美惠,2008,〈我的臺大家族─隨緣惜福的人生〉。臺大校友雙月刊,第58期。

3728 最後修改於 %2018.%05.%24